
如把書展當作圖書散貨場,我就不能以嚴肅態度去看待書展。事實上,書展成了全城話題,帶起了文化氣息,總算是好事。
我一直認為書展只適合平日不逛商店的人,如果有經常光顧書局的習慣,定會發覺許多書都是熟口熟面。這也許是一偏之見。在書局中各大出版社和書商的攤位中,擺放了的圖書或許儲存在貨倉一段時間,但新書推介亦不在少數。平日在書店通常只看到書櫃露出的書脊,現在全部攤放出來打亮出封面,卻是難得一見的情景。
在書展逗留了三小時多所見,正如報紙傳媒報導,書商攤位展示的圖書,以企業管理、財務投資、心理勵志、食品菜譜、旅遊指南為主。據我所知,這幾類書一向是熱門貨,在書店常佔據搶眼位置。在書展中普遍見到,也不是奇怪的事。
至於名人出書,早幾年已是書展的焦點,今時今日同樣是極具賣點的招徠。去年書展已發覺有幾間出版社特別注重愛情小說,今年仍有不多少女捧場。今年注意到有些出版社的宣傳重點放在靈異小說,不同於外國同類小說(如Stephen King作品),強調故事的真實性,往往以真人真事掛帥。


雖然如此,卻沒有激起我買書的意欲,事關書展面積大,人多嘈雜,所以提不起興緻。加上圖書沒有分類擺放,要找自己想要的書並不容易。
不過,書展使我留意一些香港原創作品,儘管無暇細閱,至少發覺在封面設計上放了不少心思。可是買書不同於買鞋買衫,不能只看包裝,而忽略內容。我覺得參考書評及推介文章,會比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