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8

李開復大將之風

李開復上週來港為Google公司招聘香港大學生,走訪香港大專學府,展開了多場講座,亦有程序安排見傳媒。那天晨早起床,未到十時已進了科大,等到將近十一時才出現李開復。那時,Google負責招聘軟件工程師的周哲還在說話,李開復便站在一邊靜候。聽他講完後,才正式向一眾記者打招呼。
談笑自若,從容不迫,是李開復給我的第一印象。比起其他IT公司總裁CEO,他會多了一份笑容。這不單會增添親切感,亦容易拍得好相片。許多人對著群眾或鏡頭,都難免會緊張。一般人咀臉繃緊毫無笑容,說話時不是太兇,便是眉頭猛皺。臨近尾聲時,才會面容一鬆,咀角含笑,一副如釋重負的模樣。李開復則沒有這種表現,或許是慣對傳媒,竟有點名咀風範。這也難怪,李開復的閱歷很豐富,先後在蘋果、微軟當高層,自成一派大將之風。
李開復的言論,應該有一定腹稿,自然無甚驚喜,更不會隨心而發。反而問及「Google如何評核員工表現?」,他竟說是個有趣問題,然後談Google的公司管理架構,又指工作評估主要靠同事的回應(Feedback)。為何他覺得這問題有趣?事後想起,可能不曾想過會有人問之故。
提出這問題是有原因的,因為李開復講Google給與員工很大的自由度,將Google描述成打工仔天堂。一般香港老闆都不喜歡下屬「無王管」,那又如何放心讓員工自把自為。對於講求紀律和規則的大企業是很難想像的事。
李開復提出Google公司的管理架構,反映其公司不重權威(他亦笑稱員工在工作間亦沒有甚麼權威可挑戰),跟傳統企業的管治概念很不相同。所以李開復提出Google員工應該有「I can do」態度面對工作,我並不覺得奇怪。甚至可以說Google會鼓勵員工按自己心意行事,否則難有推動力。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著同様的理想同様的熱情,當人心不齊之時,豈不是變成一盤散沙?
及後,看到台灣倒扁事件,突然有所領悟。為何能動員這樣多人連續十多日參興圍城行動?或許這事件體驗出革命情操。Google所做的或許是改變這世界的革命,並非為純為賺錢那樣簡單。
「能令千萬人同心做好一件事,並成為其中一份子締造歷史」「現在所作出的努力將改變未來,為世人帶來無窮福澤」我覺得這比起賺盡天下財富更有意義。Google若果堅持利民濟眾的平等互惠的理想,我覺得比起許多賺錢的企業更有存在價值。

2006-09-10

未來科技趨勢:跨技術領域的融合

電訊與電腦網絡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科技領域。以前我不會睇電訊網的發展,但自3G網絡在2000年被廣泛報導,便有人提出電訊網、互聯網、電視融合的趨勢。這意味著科技發展趨向跨領域發展,技術融合不僅是IT業界裡發生,亦在不同科技領域裡發生。
三種網絡性質不同何以能融合?主要基於資訊數碼化技術,令話音(Voice--Telecom)、視像(Video--TV)及數據(Data--Internet)等資訊變成同一種資料格式,故資料可以在各種網絡中傳輸及交換。
在這幾年各科技業界都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電訊業推行3G,是為傳輸話音的通訊網絡建立傳輸數據的基礎;電視業推出數碼地面廣播,將類比制式轉為數據制式;至於互聯網現已變成多媒體綜合平台,蘊釀著各種資訊傳輸技術。這趨勢不單只在於傳輸通道(網絡技術)的融合,亦在於數據內容的共享(內容整合)。電訊業者的說法是:提供更多服務和方便,締造嶄新的用戶體驗。

HSDPA技術提升3G網的數據傳輸速度,對於網絡融合有其重要性,對電訊業、互聯網、以至IT業界都有深遠影響,因為3G網的速度追及寬頻互聯網,故電訊商認為HSDPA網絡能提供「流動寬頻」服務,即說是電訊商有可能會涉及寬頻互聯網市場,雖然流動寬頻在傳輸速度及穩定性都未必及得上固定寬頻網,但可擴大用戶層面,令本來無打算上網的人都會用到寬頻上網,或令上網變得更為方便,這會令互聯網變得更為廣泛,亦推動了IT產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電訊商在3G網之上應用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除了令電訊網更有效率地處理多媒體數據之外,更進一步加強了電訊網與互聯網的整合性,電訊商指藉著IMS可做到通訊無縫連接(Seamless Connection),即是說VoIP與電話通訊可以在用戶不干涉的情況下自動轉換,這正是網絡融合的好處。對於用戶來說,可減少通訊收費,因為數據通訊會電話通訊便宜,然而通訊費用的節省相信對電訊商會更有意義。
3G網速度提升,意味著上網裝置也要一同升級,未來會有更多PDA、手機、手提電腦新產品推出市場,甚至可能有嶄新設計觀念的便攜裝置產生。

按這趨勢發展下去,各種網絡融合會在未來三數年內發生,而更多人會用IP網絡通訊,互聯網的面貌定必不同於現在。實際上,互聯網逐漸產生本質上的變化。以前操作複雜的互聯網,變得便為親民,現在更以內容主導,加強用戶互動性,滲入社會元素,文化思想。所謂Web 2.0正是描述這個發展趨勢。

2006-09-09

為何HSDPA能提升3G網絡速度?

HSDPA(俗稱3.5G)提供下鏈速率最高理論值可達14 Mbps,一般可做1.8Mbit/s,近日香港已推出3.6Mbit/s的HSDPA服務,已經相當先進。單從數字看,HSDPA超越了廉價的固網寬頻,堪稱「流動寬頻(Mobile Broadband)」。
HSDPA除了比速度為384Kbit/s的3G上網要快之外,還令手機用戶數據傳輸的延遲更短(Low Network Latency),亦為多媒體應用服務提供很好的技術平台。以下是HSDPA扼要說明特點(以下資料參考愛立信White Paper文件):

1. 時框縮短
無線時框(TTI,Tramission Time Interval)數據傳輸的時間長度。數據訊息轉化為無線電波在大氣中傳送,可想像為串流不息的訊息流,無線電波就如火車似的運載時編了碼的數據包。為了確保數據傳送不會出錯,那便以時間分隔(Time Interval)訊息流。
HSDPA將TTI設定為2ms,而W-CDMA的TTI則為10ms。在2ms時間隔格傳送8個碼,比起10ms傳送40個碼,網絡回應速度較快,亦即是會減低網絡延誤。為了提供向後兼容性,W-CDMA的10ms時框內包含5個HSDPA子時框。

2. 通道共享傳輸
HSDPA在W-CDMA傳輸物理層(PHY)上,新增若干傳輸通道,包括HS-DSCH (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及HS-DPCCH(HS-Physical Control Channel)。前者是主要用來傳數據的,提供多條邏輯通道的基制,讓2至4個用戶共享傳輸通道,加強了數據傳輸的靈活性。後者主要用來控制數據傳輸,以保持通道質素(CQI, Channel Quality),以配合適應性編碼(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3. 適應性編碼
這功能涉及編碼(Coding)與調制(Modulation)方法。「調制(或稱調變)」將訊號轉變為無線電波的技術。無線電波是以波的形式(Waveform),可視為一種攜帶訊號的載體(Carrier),訊號則會以頻率變化(Frequency)及相位(Phase)來表示。
舉個例子說明,跟無線電波類似的會是數據機(Modem)通過電話機傳數據。數據(Digital data)經數據機調變成類比載波(Carrier Wave)在電話線中傳輸,對方的數據機接受訊號,將之解調(De-Modulation)還原為數據。
以前電話線用聲音為載波,容量低亦易受干擾,故速度很低,只有56Kbit/s。現時香港常用的ADSL Modem不局限於聲音載波,故此速度大為提升,可達1.5至8Mbit/s。其基本原理仍採用是調制方式:數據變成頻率,再由頻率轉為數據。為何要用這樣做?因為電話線並非為傳數據而設計,長程數據傳輸容易受干擾,或訊號衰減,而調制方式提供糾錯功能,保持傳輸的穩定性及完整性。
無線通訊,在某程度上,跟電話線傳數據相類似,也是採用調制方式進行。問題電波在空氣中傳送,要比在電話線傳輸不穩定,容易受干擾,故需要採用各種方法去糾錯及復原通訊,而HSDPA則採用適應性編碼方法,減少訊號干擾,以及增快傳輸速度。

4. 調制方式的改進
無線數據速度會受調制方式影響。W-CDMA使用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調制方法,訊號變化可表達2bit數據(2bits/symbol)。HSDPA使用16QAM(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則會可訊號變化可表達4bit數據(4bits/symbol)。由此可知,HSDPA令載波容量倍增。
連線穩定性會影響數據傳輸速度。由於用戶使用HSDPA服務時流動不居,無線通訊常會變化,當無線電訊號轉弱時,而手機裝置不能配合改變的話,便會容易斷線。斷線再續會花時間,這會令數據傳輸速度變慢。HSDPA的設計時考慮這些因素,基站採用快速排程(Fast Scheduling),再配合通道共享傳輸,以保持HSDPA的數據傳輸效率。

近日寫了一些電訊文章,談及HSDPA網絡的發展,但技術細節就不便多談了。有人問我,竟有人問我HSDPA,提出QAM之類的技術字眼。我說:「這些東西不必懂,就算弄了懂,也不寫出來,因為無人會看。」

回心一想,現時香港的IT報刊不會歡迎這種技術文章,即使寫了也不會有人登老實說,純以商業原則,讀者主導的立場,許多文章根本無發表可能。然而,無所不包的互聯網正好為這類技術文章提供發表園地。(以前投稿報刊,沒有這樣的園地)

反正,寫Blog並不為錢,目的是我所學所得的知識經驗跟人分享。況且,我最初寫技術文章是以小眾讀者群為對象,並非為對電腦科技全無興趣的人而寫的。無論如何,寫這篇文章可說是令我緬懷過去,尋回自我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