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8

Wii的隨想

Wii已推出了好一段時間,現在才買來玩未免有點遲。我不是Game界中人,追趕潮流不是我的負責,況且我已過了玩Game的年紀.......當體驗過Wii之後,發覺這不是潮流時尚那樣簡單,也不只是年輕人玩意,而是將生活帶進遊戲裡,甚至可以說充滿人文關懷。

猜想任天堂多數從生活化觀念入手設計Wii,藉著創新Wiimote控制器,使傳統遊戲及運動帶進家庭起居室,現在將這個概念引申,推出Wii Fit遊戲板,使Wii遊戲的運動量大增,由將半身運動變成全身運動。




Wii Fit在今年E3遊戲展已介紹, YouTube有上該遊戲板的介紹短片,據聞12月1日在日本正式發售。我覺得它吸引人之處,不是甚麼技術原理,也不是甚麼創新玩法,而是將Wii變成了一種家居運動設施。這為Wii創造了新的用途,在商業上,意味著新的市場。

若果談到科技的人文精神,Wii的意義已超越了遊戲機,而是以嶄新方式重塑昔日的玩樂體驗,重新發現文化的價值。這個說法針對Wii的模擬運動遊戲,例如Wii Sports。Wii Sports遊戲玩的是棒球、網球、保齡球、哥爾夫球等模擬運動。設計相當簡單,但卻很耐玩,並且提供同類遊戲少見的健身記錄功能,表示此遊戲可以變成日常生活的運動習慣。

以社會階層看Wii Sports遊戲,會發覺其中的網球及哥爾夫球是中上階社會階段的玩意;另有保齡球這種大眾化運動,它曾是美國的大眾娛樂(類似香港流行一時的桌球),而棒球則是風行美國、日本、台灣各地的熱門運動(但不包括香港)。

年紀大的人後生時接觸這些運動,現在多數不會再玩,故此玩起來Wii Sports會有懷舊感覺;年青一輩平日少接觸,會覺得有新鮮感,所以容易受落。藉著Wii這類的模擬遊戲,將過去的生活體驗重新經歷,除了讓年長與年青人多個同共的喜好減少代溝之外,在某程度上,喚起人們心中舊有的社會觀念和價值。

遊戲與年紀及年代掛勾,是早以有的事。遊戲基本上沒有年齡界限,但人們自覺地作出分野。Wii這種電腦遊戲平台又能否打破這種先入為主的偏見?

2007-09-29

Vista Sidebar日曆Gadget

幾年早寫過Dymanic Desktop專題文章,找到一個台灣人寫的DHTML日曆網頁,提供萬年曆功能,顯示世界各地時間,後來發覺可加在桌面作為Web牆紙。近日無意中在網上舊地重遊,發現此網頁作者撰寫了一個Vista Gadget版,於是安裝在Sidebar使用。Gadget形式比起網頁彈性大,設計簡而精,比起Web牆紙更有實用性。

2007-08-27

被遺忘的詩雙月刊


近日收拾藏書,在書櫃裡發現幾本《詩雙月刊》。記憶中的確買過這些書刊,而且是專程走到灣仔天地圖書購買。那時候,我想必十分喜愛文學,拿著這些詩集心裡隱約有股久違了熱情。雖然自己已過了寫詩的年紀,其實世事何嘗有絕對。我這種天真的想法只存在數秒鐘,然後腦海便被許多瑣碎事務所佔據。
對於詩的感覺,幾乎是懷舊的,就似觀看一套經典電影,感嘆現在不可能重拍出同樣味道。(有興趣看看十多年前的《詩月刊》,可瀏覽港大的資料庫網頁。)
詩,在香港可以宣告死亡嗎?我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地說詩集沒有市場。詩本來就是一種失去活力的文學形式,隨著時代巨輪轉動,詩無論新與舊,通通成為逝去的事物,不會像潮流時裝那樣,週而復始。除為了讀書考試之外,平常不會輕易接觸得到詩。那是被世人厭棄的東西,人們根本不願扯上關係,只有研究者才會樂此不疲。
我感嘆的不是詩的存亡,而是這一代人沒法體會詩的熱情和精神,沒有寫詩的衝動,亦沒有對藝術的崇敬和追求,似乎錯過了許多美好的東西。我覺得人們未必沒有熱情和審美能力,只是以不同方式表達自我。人們日常所創造的文字和影像,現在或許稱不上藝術,但過了幾十年後,也許會變成經典,正如我的朋友常說日本《浮世繪》版畫,本來是一種設計給包裝貨品的禮品花紙,後來隨著用途增加,逐漸變成潮流產物,西方畫家當作一種地方藝術去研究,並參考其繪畫技巧,發展獨特畫風。
審美觀點不斷在改變,藝術未必一定要分高尚或低俗,只要能欣賞獲得啟發,會是自己的福份。

2007-08-25

電腦節 執「平」貨

抱著執便宜貨的心情參觀電腦節,相信不會失望。這一年的電腦節的確有不少貨品以「震撼價」在會場銷售,尤其是LCD TV、USB Thumb Drive、記憶卡、Notebook電腦都是便宜到你唔信,廠商好似要錢唔貨。
查去看去年電腦節的報導,發覺去年廠商狂推LCD TV,當時37吋LCD TV最低價$7,999,42吋為$13,980。今年見到Topcon 37吋LCD TV竟然是$5,999,兼且支援1080p。MAG 42吋買到$8,990。這是否意味著,LCD TV應該有降價空間?

2007-08-22

LCD TV壽命

家裡的CRT電視機用了至少十年時間,除了驚嘆它的耐用性之外,亦提醒自己差不多時候更換電視機。
香港窄小的家居環境適合使用30至40吋電視機。若果理想的電視觀看距離計算方法是電視尺寸乘四倍(或三倍),觀看32吋電視宜保持128吋(約11尺)距離,37吋電視則需要148吋(約12尺)。這個計法應該是4:3電視為依歸的,16:9畫面又會否一樣,就無研究過。據有些影音專家說,42吋電視宜距離3米為宜,超過4米顯顯得電視屏幕有點小。有些專家則認為3米距離觀看,大至50吋亦不為過,各有各說法。
目前30至40吋的電視主要是LCD TV機種,傳統CRT電視機雖然仍有在電器店發售,但不會考慮。至於Plasma電視機,起碼42吋以上,售價19,000元以上,並非大眾化產品。
電視機不會嫌大,只會嫌貴。如果Plasma電視機降至一萬元價位,相信很多人會心動。Plasma電視機被認為不及LCD TV耐用。這是LCD技術比Plasma優勝之處。究竟LCD TV的壽命又有多長?
LCD TV廠商聲稱,LCD面板的壽命達5萬至6萬小時,而以每天開足8小時計算,最多用20年(60000小時 / 8小時 / 365.25天=20.53年)。不過LCD顯示需要背光照射配合操作,因為LCD本身不發光,需要倚靠光管從背後照射,才能顯示圖像。根據LCD TV廠商數據顯示,背光燈管理論上可以用6萬小時。問題是,背光燈管會隨歲月而老化,可能只需兩三年時間,燈管光度便迅速衰減,影響LCD屏幕顯示質素。
舉自己的15吋LCD顯示器為例,2000年購入,每天平均開啟4小時,現在仍保持畫面清晰。需要指出的是最初時亮度設定為50%,已經足夠。現在亮度要設定為80%,才能保持畫面光亮。這是因為背光燈管光度減弱,所以要提升亮度。
相信LCD TV跟LCD顯示器也是同碼子的事,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操作一段長時間,光度不斷衰減。根據一些Notebook電腦的用家報告,LCD屏幕用了三年時間會開始發黃。這亦是背光燈管老化的毛病。
據我所知,LCD背光燈管是可以更換的,但成本高昂,或許買過一部新的LCD TV會更合算。

2007-08-21

等待LCD TV跌價

今天逛銅羅灣時代廣場看到一部Olevia品牌32吋LCD TV,竟然標價四千多元,似乎抵玩。對於特別便宜的東西,始終有戒心。雖則Olevia這個品牌在網上的風評不俗,但想到香港數碼電視廣播明年實行,那時才換電視還未算遲。
平價LCD TV勾起我的好奇心,印象中LCD TV在這兩三年間售價不斷下滑,究竟幅度又會有多大?在網上找到一個「LCD TV主流尺寸零售價觀察」網頁找到答案。細看之下,吃了一驚,原來32吋LCD TV在這兩年間跌幅約60%,37吋跌幅約68%,愈大尺寸售價下跌得愈大。現時32吋LCD TV以全球計算平均價為992美元(約7,700港元),37吋的平均價為1,071美元(約8,385港元)。跟香港市場所見的畢竟有差別,作為一個參考亦未嘗不可。
我覺得現在仍未是時候買LCD TV,除非家裡的電視壞了,否則至少要等到明年二月才會考慮。屆時,LCD TV又會跌5%或更多。為了迎接數碼電視廣播,單是LCD TV還是不足夠的,還要購買解碼器。據聞解碼器由幾百至千多元,其間有「標清」和「高清」的分別。要是買一台37吋LCD TV加一個解碼器,可能要一萬元才有商量。
我覺得並非只安裝解碼器就可以看數碼電視廣播,應該沒有這樣簡單。改變了電視訊號處理方式,大廈公共電視系統又會應付得來嗎?那便需要加裝轉換器,希望這費用不會轉嫁給大廈住戶。

2007-07-23

書展年年有,今年特別多...人

我對於書展沒有好感,但差不多每年都會入場參觀。書展本來就是個展銷場,讓書商可以推銷積存的書籍。這次書展加強了這個印象。
如把書展當作圖書散貨場,我就不能以嚴肅態度去看待書展。事實上,書展成了全城話題,帶起了文化氣息,總算是好事。
我一直認為書展只適合平日不逛商店的人,如果有經常光顧書局的習慣,定會發覺許多書都是熟口熟面。這也許是一偏之見。在書局中各大出版社和書商的攤位中,擺放了的圖書或許儲存在貨倉一段時間,但新書推介亦不在少數。平日在書店通常只看到書櫃露出的書脊,現在全部攤放出來打亮出封面,卻是難得一見的情景。
在書展逗留了三小時多所見,正如報紙傳媒報導,書商攤位展示的圖書,以企業管理、財務投資、心理勵志、食品菜譜、旅遊指南為主。據我所知,這幾類書一向是熱門貨,在書店常佔據搶眼位置。在書展中普遍見到,也不是奇怪的事。
至於名人出書,早幾年已是書展的焦點,今時今日同樣是極具賣點的招徠。去年書展已發覺有幾間出版社特別注重愛情小說,今年仍有不多少女捧場。今年注意到有些出版社的宣傳重點放在靈異小說,不同於外國同類小說(如Stephen King作品),強調故事的真實性,往往以真人真事掛帥。
值徥一提的是,商務印、三聯、中華、萬里等大書店都陳列英文小說和古典名著,看的多少是父母級的中年男女。大體上低價促銷,或可說是趁機散貨。反而,專賣英文書的「葉壹堂(PageOne)」多數擺放昂貴的美藝設計、飼養貓狗等圖像豐富的書籍,顯得自成一格。作為英文書店,PageOne自然會促銷「哈利波特」最新小說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然而,書展中有好幾家書店攤位都有哈利波特小說出售。哈利波特小說的確有捧場客,臨離開書展會場時,無意中聽到一對少男少女對話。女的想買哈利波特小說,男的說早已買了《鳳凰會密令》,可借給他看,又說等遲些減價最賣也未遲。
哈利波特小說會否減價未可預料,不過書展發售的圖書已打了折扣,應該比起坊間書店的便宜。
雖然如此,卻沒有激起我買書的意欲,事關書展面積大,人多嘈雜,所以提不起興緻。加上圖書沒有分類擺放,要找自己想要的書並不容易。
不過,書展使我留意一些香港原創作品,儘管無暇細閱,至少發覺在封面設計上放了不少心思。可是買書不同於買鞋買衫,不能只看包裝,而忽略內容。我覺得參考書評及推介文章,會比較實際。

2007-06-21

Windows Vista以外的選擇 : Ubuntu


翻閱報紙,被DELL電腦的廣告吸引目光,在網上訂購筆記本型電腦售價竟然是4,788元,包括15.4吋LCD、Mobile AMD Sempron處理器,還可免費升級1GB記憶體。香港DELL電腦公司為Laptop電腦預裝Windows XP或Vista一點也不出奇,事關大部分香港人只懂得用Microsoft Windows。在美國則可以選擇預裝Ubuntu
Ubuntu是一個在Debian基礎發展出來的Linux系統,可算是目前最受歡迎的Desktop Linux之一。它的受歡迎程度由YouTube視訊搜尋可見一斑。
在YouTube輸入Ubuntu搜尋,傳回5,000多個視訊連結,主流Linux如Debian、Fedora、RedHat、SUSE、CentOS等,作為關鍵字搜尋,只傳回一千幾百個連結。不分品牌只輸入Linux作為關鍵字搜尋則傳回18,000多個連結,至於Vista在YouTube則有37,000多個連結。
Windows Vista吸引人拍Video上傳到YouTube不足為奇,因為Vista的Aero界面值得展示給人看,讓人驚奇Vista何等先進何等迷人。
Linux又有甚麼地方吸引人拍Video上傳YouTube?為了展示Linux的3D桌面介面Beryl,以及在Linux以Wine運行World of Warcraft之類的Windows遊戲。
這不僅說明Vista做到的Linux也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加好。如果有看過Beryl的3D桌面片段的話,便知道Beryl跟Aero絕對有得揮,甚至可以超越它。要知道,Vista要錢購買,而且對電腦硬件要求高出一線;反觀Beryl及Linux完全免費,硬件要求不高,只要電腦安裝稍舊的3D卡就可以使用亮麗的3D桌面。用家不怕被逼升級電腦。
原則上,Beryl可以安裝在任何版本的Linux,而最多人用的是Ubuntu配Beryl,皆因Ubuntu容易安裝,硬件支援較好,Ubuntu 尤其利於在Laptop電腦上安裝。舊Laptop多用Intel Centrino晶片組,不是所有Linux版本都能認到,一般情況下需要用家自行安裝驅動程式,過程複雜而繁瑣。
Ubuntu就完全不同,其Live CD開機可以完全認到Wi-fi無線網絡、3D加速卡等裝置,即時可用。這歸因於Ubuntu特別注重Laptop的硬件支援,特別有成立LaptopTesting Team去測試兼容性。或許是這個緣故,DELL電腦特別要提供預裝Ubuntu的選擇。

2007-06-15

也談數碼電視廣播

香港於年底推行數碼電視地面廣播的新聞,很快引起各大網上論壇的熱烈討論。
年前已傳數碼電視廣播會跟國產制式,據報導,TVB傾向於使洲DVB-T制式,因為DVB技術較成熟。電視廣播的制式影響深遠,又多少會涉及國家體面。況且大陸有足夠的科研人才發展相關技術,而選用國產制式定會有助於增進國人的優越感,我就覺得採用國產制式的政治因素比技術因素更重要。加上,採用國產制式理應對國產電視及機頂盒有利,加強國貨的競爭力。

數碼電視廣播的國產制式發展多年,曾有一番爭議。2001年大陸政府向業界徵集數碼電視制式方案,當時有幾十個學術機構科研單位提出意見,其後發展為兩個陣營,即清華大學主導的DMB-T及上海交大主導的ADTB-T。最後,兩者融合為現在GB20600-2006標準。
據我所知,設計數碼電視制式,除了考慮固定接收之外,亦要求做到移動接收,其實亦可以做到手攜裝置接收,大陸似乎不太鼓勵這方面的應用,可能不想跟3G競爭吧!
無論如何,實行數碼電視廣播肯定會引起換機熱,連我也想趁機換LCD電視。現在LCD電視仍是偏貴,或者藉著數碼電視廣播的勢頭,售價應該會下滑。
我更多期望數碼電視廣播帶來的增值服務,不要單純提升電視廣播質素那樣簡單,最好發展到跨媒體整合,即是與互聯網配合使用,相信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概念宣揚很久,在外國已見實行。美國推行Tvio基於這個概念發展出互動式的數碼電視廣播。NOW電視的電視購物、Video on Demand自選影院等也可說是個例子。
對我來說,未來的數碼電視廣播最好是提供開關字幕功能。現在的電視字幕偶而有錯漏,亦不完全跟對白,對於節目觀賞反而是種干擾。在技術上,數碼廣播可將字幕與視訊音頻分離成為獨立資料流,那麼,用戶便可以選擇開關。當然,技術上可行是一回事,願不願做是另一回事。

2007-05-31

Pam Foleo生不逢時,還是未發勁的黑馬?

Palm推出新產品Foleo,是跟手機一起使用的微型手提電腦,定位為「移動良伴(Mobile companion)」,針對經常工幹的商務人員而設計,主要用途是文書處理、收發電郵、瀏覽網頁,可以支援Flash動畫,但播放短片,效果不好。
看過網上台灣CNET有關報導,將Foleo狠批一番,差不多每個優點,總找到一些言論來反駁,完全不留餘地。
姑論勿Foleo會否當選2007年度最差勁IT產品,不過肯定說是生不逢時。設計Foleo的是Palm創辦人Jeff Hawkins。他說,五年前離開Handspring公司之時,已孕育Foleo的設計概念,可說是高瞻遠矚。奈於當時未有製造這裝置的技術,今時今日才推出Foleo,類似產品一早面世(如UMPC,Ultra Mobile PC),就顯得了無新意。
我覺得CNET對於Foleo的評論無疑負面,其實也反映一個觀點:科技永遠要有新意,否則便沒有價值可言。Foleo的確沒有甚麼革命性的設計,亦帶不出甚麼嶄新應用,但又未至於像CNET說得那樣一無是處。若論性價比,或許不輸給UMPC之類的花俏電腦。問題是UMPC未見好評,售價高昂(約1200美元)。況且目前IT潮流走向整合,如果要手提電腦接駁手機上網,似乎有點走回頭路。
問題是,科技真的永遠有新意嗎?Foleo若然成功建立一個具實用性的電腦規格,即是提供可連續操作5小時、支援Wi-fi及手機上網、10.2吋彩色屏幕、Full-size鍵盤、即時開關機等功能,而售價500美元或更低。如果Foleo獲得一定數量消費者支持,即是表明人們對這類電腦裝置有需求,可能逼使UMPC降價促銷,對於消費者來說相信是好事。

2007-05-18

天文模擬Stellarium看斗轉星移

模擬真實(Simulation)是電腦一大應用,讓你從嶄新角度看世界,接下介紹的天文軟件Stellarium正好做到這一點,讓你對於天上星星有深刻的體會。
這個軟件作用是展示天體運行,可算是個天象模擬系統,讓你看到日月星宿在天空移動的軌道。據我所知,Starry Night做到同樣效果。早幾年Starry Night提供Shareware版本下載,現在打響了名堂,變成了商業軟件後,其官方軟件已不再供人試用了。
這個Stellarium功能雖然不及Starry Night,但已相當近似,最好的是Open Source,可供天文發燒友免費使用。
Stellarium並不難操作,但要看懂它的界面並不容易,必須有天文觀測的基礎認識方可。如說用電腦學天文觀測,這會是理想工具。
天文學涉及許多數學計算,抽象難懂。Stellarium可算是對天文觀測作出圖解說明,從動態觀點體會星體如何在天空中運動。


1. 軟件啟動後,在操作視窗呈現一個以第一身視點的畫面。假設你躺在空曠的草坪仰望天空,大概會見到如此景觀。電腦摸擬當然不同於真實,天空不可能會出現刻度,亦不會出現勾勒星座外形的線段,況且中午太陽光線強烈,將星光掩蓋,莫說是背景的星座,亦難以看到水星、金星。


2. 加快了程式的時間推進速度,會看到星宿隨太陽由畫面右邊轉到左邊。當太陽落在西方地平之時,已是黃昏。這張圖展示了黃昏天空,這會比較接近真實情況,因為日落西山,陽光漸減,星光漸現。在真實觀測時會發覺,除了月亮之外,行星並不是一眼便可以看到。原則上,肉眼可以看金星、水星,需要具有實地的天文觀測經驗才能分辨出行星與背景星座。天文軟件沒有這方面的麻煩。

3. 這是入晚後的星空。土星(Saturn)開始沉入西方地平,而木星(Jupiter)及冥王星(Pluto)漸漸從東方升起。你會發覺木星土星大體沿著天球上紅色曲線運動。這條紅色曲線是黃道(Ecliptic)。天球上另有一條藍色曲線,那是天球赤道(Equator),天球沿著此曲線旋轉。

4. 除去了地平線後,顯示出沒於地平之下的金星、水星、月亮等星體,又發現黃道赤道是天球上兩個大圓。

從一個直觀的角度看天體運行,較容易理解黃道、赤道、地平這三個天球上的圈,在天文觀測上的意義。原則上,按軟件所示的天體位置,作出實地觀測,相信會較容易找到星座及行星。然而,香港城市燈光太盛,大部分星光全被遮掩,必須到西貢、離島等遠離城市燈光的地方才能看到天上的星星了。

附帶一提,Stellarium這個軟件的記憶體管理似乎做得不好,容易耗盡系統記憶體,使其他程式出現異常情況,建議操作此軟件時不要同時操作其他軟件,完成操作後宜重新啟動Windows。

2007-05-13

MSN漫畫頭像製作背後的面容辨識技術

近日由於工作關係,留意MSN的軟件發展。除了找到MSN Shell之類的外掛程式之外,還有這個製作MSN頭像的Cartoon Maker網頁。此網頁需要安裝一個特設程式才配操作,其實這個程式本身可以獨立運作,而以網頁作為操作界面,故此微軟網站提供Cartoon Maker的程式下載。
這個Cartoon Maker設計概念卻相當不俗,利用真人圖像描繪出漫畫頭像,配飾各種髮型、眼鏡、姿體等。漫畫跟原相有幾分相似,如果其人的面貌具有很大特色(如大鼻、大眼等),相信會很容易讓人認出本人。目前Cartoon Maker只有簡體版,加上頭像的漫畫風格有點大陸Feel,香港網民未免在意。


Cartoon Maker製作步驟1:頭像設定特徵

Cartoon Maker製作步驟2:選擇髮形裝飾

Cartoon Maker製作步驟3:儲存圖像


試用Cartoon Maker時,發覺此軟件使用了面容辨識技術(Facial Recognition)。雖然不是太過先進,但總算認到頭像的重要特徵(如眼、眉、咀、鼻等),遇到頭部偏側的情況,還需要用戶人手調整。
面容辨識多用於保安防盜,簡單來說,即是電腦認人。例如美國電視劇Las Vegas中的蒙地西圖酒店的保安中心,安裝了超級強勁的智能面容辨識系統,幫助主角查案,屢立奇功。在現實生活中,各國政府都有採用面容辨識技術來查找受害者及疑犯。
面容辨識採用的是圖像對比方法去辨別人的容貌,所以圖像質素影響辨識效果。鏡頭拍攝頭像時常會出現陰影、偏光等現象都是需要面容辨識要解決的問題。對付方法很簡單,就是採用紅外線攝影,頭像不單只沒有陰影及光線問題,亦使輪廓更為凸顯。
若果遇到矯裝易容又怎算好?戴上太陽眼鏡遮掩了大部分面孔,還可以認得到嗎?據我所知,學界發展出來的新技術針對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應用糊塗邏輯(Fuzzy Logic)及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糊塗邏輯使面容辨識系統增加在數據不足時的處理能力,找出相似之處,增加辨識效率。至於神經網絡增加系統的學習能力。新一代的面容辨識技術,從一個面孔多個角度去了解其中特徵,學習面孔的相似性。
此外,利用分權方式(Weight)改善系統的智能。簡單來說,面孔各個特徵佔不同的比重,重視部位如眼睛、眼眉、咀唇、鼻子等佔比重較大,計算部位之間的相對距離、比例等都可以計算分權比重,這會增加系統的辨識彈性。

2007-04-30

未來人類進化,抑或退化?

近日看美國電視連續劇Heroes,正合我這個科幻迷的口胃。此劇講述一班具有超能力的人類如何拯救世界。老實說,故事並不新奇,甚至可說老套,不過卻提出人類進化出特異功能的可能性,比如讀心術、人體自燃、夢兆預感等。
對於人類的進化,有兩個極端的觀點。第一個觀點是:人類愈變愈蠢,天賦體能每況愈下,皆因科技太過進步,人類漸漸失去動物的本能。由於太過倚賴機器,感官變得遲鈍;亦由於過度信賴理性思維,不信任自己的心靈直覺,於是失去了一些動物天賦的預感。比如說,當發生地震、海嘯、火山暴發等自然災變時,昆蟲、雀鳥、老鼠往往能及早洞察先機,找地方逃難,不相信預感的人類看災禍發生才懂得走避,恐怕會太遲。
持著人類退化的觀點,美國導演Mike Judge拍了一套名為Idiocracy的諷刺電影,開首講述一對美國中產夫妻為追求事業及個人理想而不願生孩子,到老死不得一兒半女,反而智力低的工人夫妻卻不斷生育女,幾十年後生出好幾代。前者的優秀基因沒有子女傳承,後者的白痴基因卻遺傳給百多個兒孫。站在優生學的觀點來看,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怎麼不會退倒。
這樣的結論基於基因決定人類質素的前提。人的聰明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教育和生活環境,而Idiocracy電影中的未來世界人們每天只吃快餐食物(Junk food),觀看充滿暴力色情、低級趣味的「愚民」電視頻道,這正好反映美國現時社會的主流習俗,若果一直持續下去,極有可能會發展成一個蠢人主宰的國家。
大部分人對「人類退化」的觀點反感,這倒是為進化的超級人類造就了市場。這就是未來人類更優勝更為聰明的觀點。
以前有人提出精英主義,認為優越血統的人類應該管治人民,所以天才兒童受到特殊照護。這一想法被民族主義者利用,結果可以導致種族迫害,甚至種族清洗等嚴重後果。這都源於人類妄自尊的劣根性。所以太過強調人的天賦特殊性,往往變成禍根,容易激發人際之間的矛盾。
通常異類不能被容忍,往往構成威脅,而被排擠。現在年青一代追求的是同儕的認同感,而不是獨特個性,所以年青人不願擁有與別不同的能力,否則被當作怪物(Freak)看待。
若果發生突變的人類進化,某些具有超能力的人誕生,又會如何?那不是天賦,可能是詛咒。
具有超能力的突變人類,為了過著過著和平生活,又怎不常方設法去掩飾自己異於常人之處。在Heroes電視劇中特殊進化的人類若不因自己的「天賦」才能而惴惴不安,便是想盡辦法將自己的能力隱藏起來,要不然便是增加自己的異能取得絕對優勢,免被普通人類追捕獵殺。
寫到這裡,不禁令我想問:人有足夠的理性接受新一代的進化嗎?人類有資格超越進化成為嶄新的物種嗎?

2007-04-07

小道雜學不昌盛,文化無進境

不知有沒有用過Wikipedia這本免費的線上百科全書,如沒有的話,好應該看一下。以前很難理解為何有人會參與編寫Wikipedia,以香港人市儈心態來看,不賺錢的事根本不應該做,自然很難明白編寫百科全書的人的「偉大」和抱負。
特別要強調「偉大」,反映自身的緲小。用中國人的古話來說,就是「器小易盈」。沒有高遠的識見,看不到百科全書對人類文化保存的重要性。對於這方面毋須深責,因為我們只關心自己。
長期受人恩惠,難免有點不好意思,於是我覺應該作出一點回報,於是我也參與編寫Wikipedia的工作,充實中文部份的內容。
對比起英文Wikipedia,中文版簡直乏善足陳。或許中國人注重實際,不希望總覽全面性的知識。正所謂「過猶不及」,知得太多反而礙事(或分心),所以中國古代讀書人通常只看四書五經,其他雜書很少涉獵。儒家思想如此根深蒂固,自然有其政府社會的原因,而中國人思想傾向單一化,或許是中國人千百年來養成「偏讀」的習慣,不容易接受多元思想,更難容忍異見。
現代中國人的普及知識雖然比較豐富,然而非主流的「雜學」卻不見得繁盛。我這裡說的「雜學」是有關玩藝興趣的學問,即中國文人口中的「小道」。
我曾看過一本叫《利器(The Evolution of Useful Things)》的書,縷述刀叉、迴紋針等日常生活小工具的來源和發展。此書若發展為生活小工具的百科全書,相信會很有趣。不過,不要指望有人肯投資出版,因為會有蝕本之憂。
中國人對於自己嗜好的研究,不如外國人那樣專精,我見過香港的近似例子,會是次文化堂出版的《老鹹書》。中國人對於自己的嗜好缺乏研究心,亦較少與人共享的意欲。我估計受到「經世致用」的思想,壓制了鑽研玩樂的興緻,認為玩樂事物不足恃,對社會沒有貢獻。問題是在於人們如何看待「文化」,怎樣理解自己對社會所起的作用和努力。

2007-03-29

GooSync:手機與Google日曆資料同步服務

近日看朋友的網誌,說可以Google日曆網上服務(GoogleCalender)跟手機進行行事曆資料同步。做法是藉著一個PC軟件,將Google日曆網頁的資料傳送到手機上。
今天無意中發現,原來有公司提供GooSync網上服務,同樣可以使GoogleCaldender跟手機連接,進行資料同步化。GooSync支援的手機數目不少,有些型號甚至可透過SMS短訊設定,並且可無線上網直接更新資料,不必一定要靠PC在中介。
此外,GooSync還支援PalmOS及Blackberry裝置,不過要在這些PDA裝置上安裝它提供的程式。GooSync基本上是免費服務,可以更新過去7天及未來30天的行事曆記錄,若果需要全面功能便要付款使用它的增值服務了。

2007-03-21

Blu-ray成為新一代影碟格式

今年德國CeBIT科技展最吸引的消息莫過於推行新一代DVD影碟格式的Blu-ray Disc Association組織主席Frank Simonis,宣稱「在三年內Blu-ray光碟會成為唯一的新一代影碟格式」(詳見此網頁)。有些報導將這番言論引申,指「Blu-Ray影碟會在36個月內取代DVD」。
自1986年後來成為獨立的電訊科技展以後,CeBIT不斷成長,現已成為電腦及通訊新科技的展示場,亦可說是反映現今世界科技潮流的指標。
Blu-ray如果真的佔主導地位的話,不僅會取代現有DVD,亦可能改變未來影音及電腦科技的面貌。其實,DVD已廣泛採用了十多年,如果不求變的話,則可能會沿用下去,就好像香港的電車一樣,經歷百年而不衰。所以廠商一直想將新科技推向大眾,從好處著想,會是以科技改進生活。從另一角度看,科技的改朝換代會是刺激消費市場的招數。事實上,人們不換機,新機怎樣可以熱賣!故此廠商對於新一代影碟的研發及推行趨之若騖。
自從提出新一代影碟格式(High-definition optical disc)以來,一直是存在Blu-ray與HD-DVD之爭。Blu-ray由Sony、Philips等公司推行,HD-DVD則Toshiba、Microsoft等公司支持。這幾年間,兩個陣營各出奇謀,扭盡六壬,爭取格式標準的領導地位。
去年兩個陣營都在CeBIT會上展出Blu-ray及HD DVD技術,吸引遊人目光,似乎叫好不叫座,皆因格式一日未確立,消費者不願貿然投資在有關的播放機和影碟。
其後廠商改變策略,在家庭遊戲機產品加入新一代光碟技術。Sony使PS3播放Blu-ray影碟,而Microsoft的 Xbox 360支援外置HD DVD光碟機。其他廠商(如LG)則推出同時兼容HD DVD及Blu-ray格式的播放機。

LG推出的兼容HD DVD及Blu-ray的影碟播放機

Blu-ray之所以這樣信心滿滿,宣稱自己一統未來影碟格式,主要是因為Sony已售出一百八十四萬部PS3,Blu-ray影碟銷量亦達至五百二十萬隻。
HD DVD陣營對此作出回應,表示HD DVD播放機的銷量不及Blu-ray的多,不過HD DVD影碟生產成本要比Blu ray的便宜。這會對美國荷里活電影發行商具吸引力。據悉,Microsoft、Toshiba等公司協助小型製片商採用HD DVD平台,而大型片廠中八間有五間支持Blu-ray技術。由此可見,Blu-ray極有希望成為新一代影碟標準。

2007-03-19

好記性會是包袱

星期天電視播出香港人記性差的報導,想不到翌日報紙成了主要新聞。這新聞並不是甚麼驚人發現,日常生活中亦可察覺,只不過現在有調查研究提供數據說明其現象。
雖說是新聞,我覺得更像廣告,尤其進行有關調查的機構指「研究證實負責創作的右腦,記憶力比處理文字、邏輯的左腦強一百萬倍,建議市民透過系統訓練,善用右腦。」(詳見此網頁
對於有關報導,我很興趣知道這「一百萬倍」是怎樣計算出來的,有甚麼方法可以比較左右腦的功能。
科普常識告訴我們,腦子具有分區功能,不同部份各司各職。這是個籠統的概念,據我所知,醫學專家對於人類的分區功能仍未完全掌握,有許多腦部區域和功能未曾弄清楚。事實上,左右腦是可分開的,且能完全獨立運作,即是說右腦或左腦可以發展完整的腦功能。
曾有一個電視記錄片特輯,講述醫生為治療一名幾歲病童腦抽筋,被逼將半邊腦袋切除。手術相當成功,這個只剩半個腦袋的小童經過兩年時間康復,不單只可正常生活,入讀一般學校,測試亦證明他的智力無損,跟同齡小孩相若水平。(詳見此網頁
西方醫學界常提及天生異稟的奇人Kim Peek,亦有電視報導此人的事蹟,並且拍成電影「Rainman(港譯片名:手足情未了)」,可說是他的故事搬上銀幕。 (詳見此網頁
Kim Peek腦袋天生有缺憾,使他左右腦神經中斷,造成自閉及智商偏低等腦功能障礙問題。由於腦子畸型發展,使Kim Peek具有超強記憶力,發展出過目不忘的本領。據說,他10秒鐘讀完一頁書,無論是體育、歷史、音樂、地點等都能背誦如流。閱讀一小時能記住98%的內容,腦子裡記住12,000本書,隨時問有關書本,他會提供精確答案。此外,他的心算能力超強,這能力使他在殘障工場獲得掌管薪金計算的職位。
姑勿論左右腦的記憶力(或功能)是否有天淵之別,我卻認為太過強調記憶力,一味死記而不思考,即所謂「死讀書」,定是有害無益。要是腦子裡裝滿資料而不懂運用和理解,好記性反而成了包袱。

2007-03-17

電影「戰狼300」觀後感

這星期在香港上畫的電影「戰狼300」,在網上口碑極佳。在論壇留言的人有讚無彈,似乎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有影評人指此片宣揚西方英雄主義,將東方將士妖魔化,意識有問題。在這世界全球化的大氣候之下,挑起種族仇恨會是不智之事。我就覺得這正好反映西方人對於亞洲文化侵略的不滿情緒。
此片之所以悲壯,主要是「明知不可抗逆,卻要頑抗到底」。主角斯巴達國王明知這次戰事根本無生還的希望,卻敢於率領300精兵去赴死,真可謂愚昧至極。 或說是自製宿命,毋寧是將自己趕上必然的絕路。
主角對兵士訓話,一再強調這場戰事是為了榮譽、為了自由、為了締造新世紀,又說「我們斯巴達人作為大力神Hercules後裔,被教育為不可後退,永不投降,死在戰場上是一生中成就最大的榮耀(We Spartans have descended from Hercules himself. Taught never to retreat, never to surrender. Taught that death in the battlefield is the greatest glory he could achieve in his life.)」

似乎這些戰士註定只為戰鬥而生存,最後以戰場為安息之地。在這太平盛世,人們可以理解這種心態嗎?
我以為這些激勵鬥志的說話,背後隱藏了英雄掙扎求存的悲哀。這些身經百戰的兵士在太平盛世沒有用武之地。自覺天生是戰士的人,怎會甘心過著平淡的農耕生活,忍受著烈士暮年、壯志未酬的消沉!
每個人都有該做的事,陶匠製造陶器,木匠製作桌椅傢俬。既生而為戰士,好應該作戰到底。唯有戰場殺敵,才顯出戰士本色。
在古時,這些戰士是值得歌訟的英雄人物。到了現代,這種忠於自己專業的戰鬥精神,又應否鼓吹?

2007-02-28

Intel Mac也可玩Windows版3D遊戲

自Apple推出採用Intel硬件平台的Mac機(即Intel Mac)之後,不少PC用家(包括我自己)都特別留意Mac機的發展。Inel Mac推出之初,售價實在太貴,雖然可以安裝Bootcamp程式以Microsoft Windows XP起動Intel Mac,對於PC用家來說,意義卻不大。
及後網上流傳MacOS for Intel可以移植到PC電腦上運行,又引起PC玩家的注意。在若干年前已開始了一個將MacOS移植到x86平台的計劃OSX86,推出了x86版MacOS,不過只支援有限數目的PC主機板及顯示卡,故未見普及。即使你的PC電腦能安裝x86版MacOS,相信用途會受限制,因為缺乏相應的應用程式。
在這一年間,Parallels公司推出虛擬軟件Parallels Desktop for Mac,使MacOS能運行Windows應用軟件。Parallels Desktop推出將近半年,似乎已成為主流。 不過,近來形勢開始改變,皆因VMware公司開始進行VMWare Fusion的公開測試階段。
VMWare虛擬軟件在PC界享負盛名,不少伺服器系統都會使用VMWare來使一台PC伺服器電腦同時運行多個伺服器系統。至於VMware Fusion相當於MacOS版的VMWare,也就是說可以在MacOS操作環境運行Windows XP系統執行Windows軟件。
VMWare Fusion效能強大之處是,提供3D硬件加速功能。這表示在MacOS可以玩Windows版3D遊戲。以虛擬技術玩Windows遊戲在理論上固然有可能,但效果一定會比實體電腦的差。不過,近日有人將VMware Fusion玩3D遊戲的短片上傳到YouTube,反映在WMWare Fusion中Windows版3D遊戲畫面甚為流暢,迅即引起Mac界廣泛關注。
假使VMware Fusion真的做到如短片那樣Windows版3D遊戲完美支援,相信會令Intel Mac增添魅力。

2007-02-22

備份Yahoo! Mail

忘記電郵帳戶密碼雖然不常發生,但世事無絕對,Murphy Law正是說明這種狀況:要是出錯的話,一定要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跟成語「禍不單行」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的朋友就是為了忘記Yahoo! Mail電郵信箱密碼的事情,打電話向我求助。他告訴我在Yahoo! Mail存放了多年珍貴的電郵通訊,如今不能登入網頁不知怎算好。我告訴他除非Hack入Yahoo! Mail取得帳號密碼,否則便要跟從Yahoo!回復電郵帳號密碼的方法。
此事提醒了我,應該為多年來儲存在Yahoo! Mail的郵件備份。據我所知,Yahoo! Mail沒有提供備份電郵的方法,唯有自己想辦法。
經過一輪資料搜集之後,發現有一個開放源碼軟件YPOPs!可以讓Outlook Express、Thunderbird之類的電郵軟件取得Yahoo!電郵信箱資料夾內的郵件資料,達至備份的作用。
YPOPs!提供一個虛擬POP介面供電郵軟件,去跟Yahoo! Mail網頁溝通,並藉此收發電郵訊息。換言之,此軟件為Yahoo! Mail提供POP存取功能。
YPOPs!的使用方法稍有些技術性。如你有使用傳統電郵軟件的經驗,應該可以應付,不然可參看YPOPs!官方網頁提供的電郵用戶端軟件設定,相信會掌握箇中設定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YPOPs!只適用於舊式Yahoo! Mail網頁介面,現時提供的Beta介面會令軟件產生錯誤訊息。
Yahoo! Mail將POP存取功能當成收費服務,不過Gmail的POP存取早已開放給與用戶使用,在其說明網頁有詳細說明設定方法。使用電郵軟件使用網頁電郵服務會是相當捧的事,因為電郵軟件可以將Yahoo! Mail及Gmail等眾多電郵信箱集中於一處,方便檢索管理,亦省卻登出登入電郵網頁的麻煩。

2007-02-09

遊戲得志,自我肯定

中國人傳統觀念玩物會喪志,遊戲玩藝只會令人沉迷,減低工作的意欲。然而,西方對於遊戲卻有截然不同的觀點,認為遊戲有著積極意義。好的遊戲不單只具教化作用,更能增進心理健康。
加拿大McGill大學Marrk Baldwin心理學教授最近設計了一款名為MindHabits Booster的電腦遊戲,根據社會心理學研究設計而成。玩法很簡單:玩家要從一組人面圖像中找出笑臉表情,訓練玩家從拒絕中尋求肯定。
此遊戲似乎很無聊,我覺得具啟發性。打個比方,一個推銷員上門向人推銷產品,不斷吃閉門羮遭人拒絕,相當於玩家逐張愁眉苦臉的表情審視。推銷員只要肯堅持到底的話,一定能成功推銷商品,那就相當於玩家找到一個具笑容的臉孔。所帶出的訊息是:只要努力總會找到支持自己的人。

MindHabits遊戲網上試玩版

自我觀念受貶抑的人習慣被人拒絕,容易失去了被人接納的期望。久而久之,若不是變得孤僻,便是憤世疾俗。中國人傳統上傾向於壓抑個性,習慣被人拒絕,不少人因而產生病態心理或戾氣,因而產生形形式式的社會問題。或許這類遊戲可以助人改善心理質素。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多玩電腦遊戲,容易令人心理失衡,沉迷者往往會現實與遊戲不分,影響身心健康。問題是,如果生活是那樣美好,人們為何要沉迷於遊戲世界?
沉迷是迴避現實的一種方式,表示生活中存在不能面對的處境,才會逃到遊戲世界尋求發洩。從積極意義上講,現實生活的問題不單只要面對,更重要的是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否則只會愈陷愈深。
MindHabits這類心理健康遊戲,做到最起碼的事:改變人們「愈難即止,輕言放棄」的慣性,重新建立自信。

2007-02-07

簡約便是美:XP桌面一掃光

我一向覺得將Icon放在桌面不是好習慣。一個布滿Icon圖示的Windows XP桌面不僅眼花瞭亂,亦會遮掩了美麗的桌面背景。為了讓桌面簡單整潔,我費了不少心機找尋減少桌面Icon的方法。曾經試過ObjectDock,將Icon收入類似MacOS X的Launch Bar之內。

ObjectDock雖然美觀實用,可惜耗用不少電腦資源,尤其佔用記憶體空間。近來,發現RocketDock介面極似ObjectDock,鼠標移動至Dock Bar工作列Icon上可即時放大,但缺少了Tab分類功能,未必收納常用的程式Icon。近日找到sTabLauncher提供我想要的Tab功能,收納所有桌面常用Icon,最好的是它佔用系統資源甚少,讓我實現全無Icon桌面的構想。

sTabLauncher的分頁Tab分門別類收納桌面Icon

sTabLauncher用法很簡單,在執行軟件後,將桌面Icon拖拉至其工作列便可以使用。若果要加Tab的話,則要在設定視窗進行。sTabLauncher另一特點是提供音樂Tab功能。音樂Tab擺放了控制MP3音樂播放的icon,亦可以用家自定Icon播放指定音樂,甚至是網上電台。由於藉著Plugins音樂播放,因此不會叫出Winamp、Windows Media Player軟件介面佔用桌面空間。目前版本的sTabLauncher支援.wav、.mp3等音樂檔案,以及winamp的pls格式的音樂播放清單。
關於清空XP桌面,還有一些小技巧值得一提。XP桌面上的「我的電腦」、「資源回收筒」、「網路上的芳鄰」等圖示,不可以直接刪除,需要使用微軟工具程式TweakIU隱藏起來。

TweakUI禁止桌面Icon設定視窗

有些人不喜歡Taskbar的設計,認為太過累贅。據我所知,有方法可以完全令Taskbar消失,不過我不建議完全棄用Taskbar,因為Taskbar會提供不少系統提示訊息,包括背景運行程式以Tray Icon顯示狀態。即使不讓Taskbar在桌面顯示出來,它亦會佔用系統資源,另外所有程式捷徑基本上都收錄在Taskbar的「開始」鈕內,始終要靠Taskbar叫用一些不常用的軟件,所以還是在XP桌面設定視窗將Taskbar設定為自動隱藏比較好。

2007-02-04

交朋結友新招數:虛擬寵物

有些人覺得養寵物是奢侈的玩意,養人尚且不容易,那有空去養寵物!事實上,有不少人家裡都有養貓狗、龜兔、蜥蜴、金魚、天竺鼠等作為寵物。對於又想養寵物,又怕麻煩的人來說,虛擬寵物或許會是理想寵物玩伴。
提到虛擬寵物,自然聯想起「他媽哥池(Tamagotchi)」遊戲機。曾幾何時,「他媽哥池」這個日本名字在香港可說是家傳戶曉,現在已發展到第四代,不單只可藉著紅外線與朋友的「他媽哥池」寵物溝通,還可將虛擬寵物資料上傳至網站,用以結交朋友。
借寵物交友,可說行之有效的求愛點子,由奧瑪花曼(Uma Thurman)主演的電影「眾裡尋她兜錯路(The Truth About Cats & Dogs)」,男女主角就是藉著寵物邂逅,並且締結情緣。虛擬寵物雖然不像貓狗具有可抱可親的身體,不過可能會為主人帶來更多交友機會。
除了「他媽哥池」之外,網上虛擬寵物遊戲已結合了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形式來增加可玩性。其中以「尼奧寵物(NeoPets)」網站最具規模,在寵物數量、場景世界,以至遊戲方式、道具等都相當豐富。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虛擬寵物網站是GoPets。此網站成立於2004年,規模不及NeoPets。玩法是在玩家PC電腦運行虛擬寵物軟件,以桌面作為寵物的活動空間,在其中進行各種遊戲,以及玩家聯誼活動。GoPets比起NeoPets更像線上遊戲,而且更強調社交性。玩家除了可在線上聊天室交談之外,還可以放自己的寵物到其他玩家的電腦桌面,其他玩家可以查看你的寵物,獲得你的個人資訊從而認識你。此遊戲提供圖像式語言(Icon-base Language)方便不同語言的人仕溝通,或可打破語言隔膜。
有人認為虛擬寵物會是Web 2.0概念的產物,因為Web 2.0強調互動性及用戶體驗。我認為藉著網絡溝通形式,將虛擬與實現結合,會更顯寵物的交社功能。
從虛實結合的觀點出發,何不讓現實寵物戴上無線收發器頸圈讓其互通訊息,再與虛擬寵物關連起來,讓寵物主人藉網溝通增進友誼,相信更顯虛擬寵物的用處。

2007-01-30

你部腦夠玩Vista未?

到旺角電腦中心、灣仔電腦城、高登黃金等電腦商場買組裝PC電腦,店員通常會問你購買電腦有甚麼用途。組裝機按需求選擇不同檔次的硬件,有時會將貨就價,所以售價一般比DELL、HP等套裝機便宜。
Windows Vista推出以後,或許不須為選購電腦硬件費煞思量,只要選Vista Premium認證的硬件或Vista Premium Ready的PC組合便可以了。其實,不少軟硬件廠商都要認定Vista Previum認證有助於增加銷路,早在半年前紛紛將新產品送交測試,務求要獲得Windows Vista Premium或Windows Vista Ready PC的標籤Logo。
至少舊電腦又是否適合運行Vista?Microsoft有一套Windows Experience Index(WEI)彌定PC效能表現。 如果有安裝Vista的話,應該看過系統資訊視窗顯示WEI數據。我第一次安裝Vista試用版看到WEI打分竟然是1.0,當下便覺得要換電腦,或至少升級硬件。
Microsoft Windows Vista Team Blog網站說明,WEI以PC系統得分最低的元件表現作為指標(Base Score)。假如PC的處理器、記憶體、硬碟機等都有3.0以上,唯獨顯示卡只有1.0,那麼WEI指標便是1.0。這是因為考慮PC系統在各種應用,低分數元件往往形成系統頸樽,影響整體表現。另外,又說WEI獲1.0的PC僅合乎Vista基本需求,可以運行辦公室軟件,以及網頁瀏覽、收發電郵等應用。
用到Vista嶄新的Windows Aero顯示功能,WEI至少要2.0,玩遊戲或多媒體播放WEI要有3.0以上。以現今PC硬件技術而論,高檔次硬件可以拿到5.9,預計未來一年推出的PC所獲得WEI指標應該在8.0以上。
將來到電腦商場買PC的時候,店員會否展示PC電腦系統的WEI以增加消費者信心,暫時是未知之數。不過,就我所見,不少舊PC電腦系統的WEI都較難有3.0以上的分數,或是因為顯示卡不夠強,或是因為不夠記憶體,於是以前可以在Windows XP玩的電腦遊戲,極有可能不會在Vista跑。
由此可見,舊PC要運行Vista不單只要增加記憶體數量那麼簡單,還要升級顯示卡,否則未必有得盡Vista功能。平心而論,單為更新Windows系統而升級硬件,並非所有PC用家願意做的事,一個硬件升級容易發生兼容問題。如果是換機,安裝Vista似乎技術問題較少。

2007-01-28

Flash記憶體提升Windows Vista效能?

Windows Vista商業版已經推出,零售版推出的日子亦愈來愈近。作為新一代Windows系統,Vista無疑令人滿心期望,不過Vista要求的硬件要求甚高,許多舊PC電腦都要升級硬件才能用到Vista。所以Microsoft向傳媒展示Vista之時,就有人指Vista的推出會令記憶體廠商獲益,因為Vista需求更多1GB以上的記憶體才能順暢運作。亦由於記憶體的苛索,在配置記憶體太少的PC電腦上,Vista某些功能或會用不到,所以舊電腦需要添加記憶體,而新電腦的規格亦要提高才能應付Vista所需。
與其說Microsoft設計Vista具前贍性,不如說逼人換電腦,好讓用家追隨科技前進。對於一般用家來說,並無急切性升級操作系統,皆因現今電腦硬件效能強大,而且Windows XP方便可靠,除非Vista提供XP缺少的科技或應用,所以Microsoft以使用者介面、效能改進、加強安全性,以增加Vista的吸引力。
眾多Vista功能提升針對不同層面的用戶,例如安全功能的改進主要針對企業用戶,嶄新使用者介面(如Areo、Sidebar、搜尋功能)、網絡通訊(如IE7、Meeting Space、Windows Mail)、多媒體功能(如Media Center、DVD Maker、Windows Media Player 11),針對家庭用戶。PC發燒友則會留意提升系統效能的技術,包括ReadyBoost、ReadyDrive、SuperFetch最多人談論。這些功能主要是藉著軟件技術優化I/O處理,從而提升硬碟讀寫效率。在某程度上,可說是集多年操作系統優化的努力,並且更多善用Flash儲存技術,以減少硬碟讀取,增加處理器效率。
硬碟由於機械結構的囿限,速度不能追及記憶體及處理器速度,於是成為整個電腦系統的樽頸。要改善這個I/O樽頸,最常用的做法是採用緩衝記憶體(Cache Memory),將由硬碟讀取的數據部分儲存在Cache內,減少系統到硬碟讀取數據的需要。Cache的運作常見於電腦操作,如運作辦公室軟件,初次執行程式時硬碟I/O極多(硬碟燈不停閃亮),關了程式後即時再執行,程式載入會快許多。細心留意程式啟動的過程,會發覺硬碟燈不多閃亮,意味著大部分程式碼經已在Cache上,而由Cache讀取數據要比硬碟上好幾十倍。
在這Cache的基本操作上,XP加入Prefetch功能優化Cache管理,將某些檔案在系統啟動時預先讀入Cache內,以增加程式初次載入速度。不過XP的Cache容量有限,故此Prefetch會將Cache內容轉移到硬碟內,有需要時再將之搬回Cache內。Prefetch最大缺點是沒有選擇性,若果Cache不夠大時,又或者程式轉換頻繁,Cache內容經常更新,無可避免會增加讀取硬碟的次數。
在這方面,Vista使用SuperFetch技術優化XP的Prefetch處理,加入演算式判斷要Cache起的數據的優先次序。簡單來說,將最常用的會常保持在Cache內,較不常用按系統使用記憶體的情況,釋放部分Cache供程式使用。其實,這種優化相當於微調記憶體管理,效率改進視乎使用電腦的情況。如果令PC電腦有明顯改善,最實際的方法莫過於增加記憶體,好過Vista有系統記憶體做Cache。或許基於這想法Microsoft使SuperFetch應用於Flash儲存裝置作為外置Cache之用,即ReadyBoost。
要用Flash記憶體來作Cache,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事關應用於流動Flash Drive原不是為Cache用途而設的,故此Flash Drive速度通常比硬碟慢得多。例如用一般Flash Drive造成開機碟,起動Windows 98或Windows XP PE(Preinstall Enivironment),要比從硬碟起動慢至少1分鐘,如果說Flash Drive能加快開機速度,相信會是特製的儲存裝置才可以。要知道Cache原意是以較快的臨時儲存區,用以減少快速處理器存取慢速儲存裝置的等待時間。這樣慢的Flash Drive可以做Cache嗎?
外國電腦雜誌網站的評論認為Flash Drive強於隨機存取(Ramdom Access),利於Cache起零散細小的程式碼(如DLL、OCX),比起硬碟表現較好,究竟實際是否如此,目前未見有測試報告說明這一點。然而,外國網站似乎認同ReadyBoost能帶來系統系能增益,還測試各種USB Flash Drive,查看是否合乎Vista的ReadyBoost需求。
原則上,應用Flash儲存裝置的ReadyBoost是臨時解決方案,徹底地改善PC電腦效能相信會是固態硬碟(Solid-State Hard Disk),即是以Flash記憶體模擬成硬碟機。現時三星電子、日立、東芝、TDK、Sandisk等公司已推出32GB的固態硬碟產品,甚至配套於新推出的手提電腦型號
相對於傳統硬碟,固態硬碟的優勢是在於擺脫機械物理的障礙,減低數據存取時間(Low Seek Time)。據悉,其讀取速度可達53MByte/s,寫入速度可達28MByte/s。另外,固態硬碟比傳統硬碟省電,有利於手提電腦使用。
即使固態硬碟能超過傳統硬碟,我對其的發展有所保留,相信要過好幾年才有機會普及。之所以有這個觀感,主要是因為固態硬碟的價售要比傳統硬碟貴幾倍,加上廠商在硬碟加入新技術,在現在的硬碟架構上整合Flash記憶體技術,造成混合型硬碟(Hybrid Hard Disk),並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市場。
混合型硬碟會否是過度產品?相信要看各廠商的市場規劃。如果固態硬碟一開始便搶佔傳統硬碟,豈不是混合型硬碟未推出已變成過時,那麼廠商投資大筆金錢豈不是付諸東流。所以,混合型硬碟的推出更多是商業考量。
就技術而言,混合型硬碟既有固態硬碟省電的好處,亦加快了程式載入時間。雖然比傳統硬碟稍貴,但較固態硬碟便宜。由於混合型硬碟技術不純粹,需要操作系統配合才能發揮其效能,這個空位則由Vista補上,提供ReadyDrive功能以作支援。

2007-01-16

Apple iPhone:手機新定義?

如說Apple iPhone是07年最亮麗的數碼產品,或許言之尚早,不過iPhone卻已席卷香港IT傳媒,成為傳媒爭相報導的科技新貴(有關iPhone的詳細介紹,可查看此網頁)。對於傳媒來說,順勢跟風不會錯得過份,即使錯也有人陪。況且愈多人談論,愈有話題性,亦沒有理由不報導,
加上這一輪也沒有甚麼震撼性的IT時事發生。傳媒抄作iPhone亦未必無因。
Apple趁這時機宣布新產品,相信經過一番計算,以祈爭取傳媒關注。就目前中外傳媒廣播廣泛報導,iPhone贏了聲勢,可算是旗開得勝。
在一片唱好聲中,潛藏了對於iPhone的質疑,比如說覺得軟件平台不夠開放、缺少3G功能、不能更換電池等,都令人們對iPhone有所保留。如果此時iPhone推出市場,又會有多少人願意付款購買?肯定不會熱賣,因為太貴,而售情不濟會給人造負面新聞的材料。
或許,Steve Jobs擔心iPhone的功能其實也不算很「煞食」,故此延遲到今年6月才有具體產品在美國推出。如說藉著這次iPhone預演了解市場反應,也不無理由。
Apple在手機市場沒有優勢,亦沒有手機設計經驗。儘管iPhone纖薄輕巧功能齊備,但其他大廠一定能跟進。Apple所憑藉的相信是獨特設計的使用者介面(UI,User Interface)Multi-Touch。在UI方面的獨新,為Apple產品帶來獨特性,其中最經典的例子是iPod的撥盤式操作,不少MP3廠商想模仿,但奈於知識版權又不能抄到足。
反觀iPhone的Mutli-Touch,與其說具原創性,不如說在PDA的輕觸式屏幕操作上作出改良,以手指代替輕觸筆,雖說此設計更為人性化,以我看來會是包裝手法多於技術創新(一如iPod Shuffle在推出之初,煞有介事宣傳其隨機播放功能)。在SmartPhone手機軟件稍為做出點功夫,相信不難做到。
Apple為Mutli-Touch申請了專利,其他廠商就不會明目張膽照抄,因此Steve Jobs膽敢提早半年發布產品,又聲稱iPhone「重新發明手機」,在接受傳媒訪問更侃侃而言「We define everything that is on the phone」,言下之意是手機標準由iPhone改寫,以後的手機應該跟從。此話正好反映其科技潮流領導者的本色。
Steve Jobs有自己的雄圖大計,若果有心於手機市場,則iPhone不可能只有推出兩個型號,相信未來會更多iPhone手機面世。那麼,如果沒有更多「煞食」應用,僅是功能設計集大成,相信不會闖出甚麼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