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評人指此片宣揚西方英雄主義,將東方將士妖魔化,意識有問題。在這世界全球化的大氣候之下,挑起種族仇恨會是不智之事。我就覺得這正好反映西方人對於亞洲文化侵略的不滿情緒。
此片之所以悲壯,主要是「明知不可抗逆,卻要頑抗到底」。主角斯巴達國王明知這次戰事根本無生還的希望,卻敢於率領300精兵去赴死,真可謂愚昧至極。 或說是自製宿命,毋寧是將自己趕上必然的絕路。
主角對兵士訓話,一再強調這場戰事是為了榮譽、為了自由、為了締造新世紀,又說「我們斯巴達人作為大力神Hercules後裔,被教育為不可後退,永不投降,死在戰場上是一生中成就最大的榮耀(We Spartans have descended from Hercules himself. Taught never to retreat, never to surrender. Taught that death in the battlefield is the greatest glory he could achieve in his life.)」

我以為這些激勵鬥志的說話,背後隱藏了英雄掙扎求存的悲哀。這些身經百戰的兵士在太平盛世沒有用武之地。自覺天生是戰士的人,怎會甘心過著平淡的農耕生活,忍受著烈士暮年、壯志未酬的消沉!
每個人都有該做的事,陶匠製造陶器,木匠製作桌椅傢俬。既生而為戰士,好應該作戰到底。唯有戰場殺敵,才顯出戰士本色。
在古時,這些戰士是值得歌訟的英雄人物。到了現代,這種忠於自己專業的戰鬥精神,又應否鼓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