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6

人到無求:科技的止境

香港小說作家中,最具名氣莫過於金庸倪匡。金庸先生除了舊作翻新之外,近年已少有著作問世。倪匡先生仍然活躍於報章寫專欄,保持一定曝光率。或許他是以寫科幻小說馳名,故此文章內容多會涉及電腦科技。
今日讀了倪匡先生一篇談及語音輸入法的專欄文章,講述他用聲控電腦寫小說的經驗。作為一個七十多歲老人家,倪匡先生對電腦科技的接受程度,竟比年青一輩更開明,卻是此料不及。

記得幾年前向同事提議寫語音輸入法及聲控電腦的文章之時,我一開口便遭斷言拒絕,完全不考慮任何可能性,理由是「無人會對著電腦自言自語」。這分明是對科技應用說「No」的態度,封閉思想,自我局限,我覺得極之不智。
電腦雜誌之所以有人看,皆因科技突飛猛進使然。若非硬件不斷升級,電腦創新應用層出不窮的話,根本無可能有充夠內容吸引人看電腦雜誌。發掘科技應用的可能性,不僅有助於社會進步,亦為書刊雜誌創造生存空間。
觀乎近年的電腦發展,人們似乎不像以前那樣熱衷於創新科技,甚至可說是開始形成保守勢力。最明顯的例子是Vista 的反動。對我來說,反對使用 Vista 並不是壞事,若能對微軟造成壓力,提早推出下一代視窗系統 Windows 7 的話,那就更加好。
問題是,有人不用 Vista 的原因是不習慣操作方式的改變,覺得十分難用。站電腦用家立場,無可厚非,亦反映人們對於舊科技心存惰性,不願求變。將來出現使用者介面的創新改革,例如立體滑鼠、3D電視之類,肯定阻力極大,因而令電腦科技發展停濟不前,有可能百年後電腦一直沿用傳統滑鼠/鍵盤的操作模式,就正如我們現在使用效率低的QWERTY格式鍵盤一樣,毫無改進。
我強調電腦操作模式的重要性,是因為它有助於創新電腦應用,況且目前的電腦硬件效能不斷增強,在某程度上,已超出一般用戶的需要。人們覺得電腦夠用,就不願升級硬件,或要求最新最快的電腦。那麼,電腦由創新有趣的玩意變成尋常家電,可以大書特書的空間所餘無多。
或許微軟也有這樣的想法,所以設計 Vista 時對硬件要求高一線,目的似乎是想用盡現時電腦硬件的性能,以及逼使舊電腦升級。另有人提出陰謀論: Vista 之所以「大食」,或許是商家的短視,希望盡早將產品推出市場,而不願花時間精益求益,於是以強大硬件遷就軟件設計。無論如何,電腦軟件不可能一推出便是完美的,必須不斷改進。

補充:語音辨識技術已發展了頗長一段時間,已有一定可用性,近十年已有商業產品推出,例如 IBM ViavoiceDragon Naturally Speaking廣東聽寫王等語音辨識軟件,可是在香港始終流行不起,可能跟香港人口語與書面語分家有關。
如像倪匡先生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作家,出口成文,用起語音辨識自然得心應手,大大加快其寫作速度。另外,語音辨識可以減少長時間凝望電腦的需要,或有助於精神視力日漸衰退的老人家操作電腦。
據說,1930、40年代推出奇幻小說《蜀山劍俠傳》的還珠樓主,不必自己動筆,而是一邊口述,一邊由幾個寫手輪流幫他筆錄,所以寫小說速度極快。如果此君仍然在生,可能會很想用語音辨識技術也說不定。

1 則留言:

匿名 說...

請來為四川災民籌款賑災:

http://gospel-share.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