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1

寫作的用處(三)

在我寫作的生涯中,主要是為雜誌寫電腦科技相關的文章。我的文章有的寫給專業電腦玩家看,主要的讀者對象是電腦初學者或不諳電腦的讀者。這其實跟雜誌的內容和風格有關,在工作上,我寫的內容得很蕪雜,但知識範疇始終不離電腦網絡技術、互聯網文化、資訊科技等,算是技術型寫手。我將這類文章大體歸類為說明文。按字面解釋,說明文指說明事物、技術、原理、現象的文章。由此可見,說明文的寫作很廣泛,用處主要是為人提供學習的材料,令其增廣知識明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得最多的說明文相信會是教科書,說明書、操作指南、食譜等亦是屬於說明文。有類英文書叫「For Dummies」系列的叢書,類似我編寫的普及性教學讀物。在電腦雜誌中,說明文有著顯著的比重,即如業界分析、報導性文章、產品介紹等,都有一定的說明成份。事關許多電腦技術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是陌生的,例必要解說,否則看不懂。所以夠格的電腦文章往往出現資料性的文字框(Text Box),專門用以解說某項技術,某個專有名詞的短小文章。
電腦雜誌的說明文類型大概可分為:教學及解說兩種。前者解答「How-to」的問題,後者解答「What-is」或「How-to-work」的問題。兩者的寫作形式各有不同:前者多用步驟示範(Step by Step);後者多用論文形式(Assay)。當中會用到列表、圖解,逐點說明(Point form)等表達形式。以上分類未免籠統,但為方便說明,先建立起一些觀念,從結構性觀點去逐點解釋會比較容易明白。以下簡述一下電腦說明文章常用的表達方式:
步驟示範(Step by Step):這種說明形式多用於電腦雜誌,因為電腦軟件多採用「精靈(Wizard)」形式引導用戶完成操作,因而有關電腦軟件的操作解說會大量採用這種形式。雖然我不喜歡 Step by Step 的寫法,但的確為寫手及讀者帶來不少方便。其缺點是缺乏彈性,有時過於繁瑣。從寫作角度看,Step by step 可視為圖解的一種,文字容量相對少,加上為了遷就版面,文字需要寫得很精簡。
列表(Table):許多人都不把列表當作文章一部分,但在電腦文章卻是重要的內容構成。常見的列表,如技術規格表、 Benchmark 測試數據、功能比較表等,大部分量化數據都可以用列表形式。電腦文章常會提出許多數字,採用列表形式會比較清晰,亦方便作出比較分析。一般人用表,多會是表歸表,文字歸文字,兩者好像無關,有些人甚至完全不去解釋列表的用意及其中數字的含意,就似表格是一張襯圖那樣可有可無。事實上,數字在電腦文章扮演著重要角色,沒有解說的數字對於讀者的用處不大,而聰明的讀者才會看懂其中含意(聰明的讀者畢竟佔少數)。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讀者有同樣的知識背景,而且能見微知著,運用列表時解說清楚會好一點,尤其是當列表佔用大量版面的時候,我覺得有需加一段引言將列表的重點提出。這會是負責任的做法。
圖解(Graphics Presentation):這是種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的表達方式,如前所述 Step by Step 是種圖解,因為寫法是一個圖配一段字,在版面上圖像的佔有率很大,人們通常是先看圖才看字。圖解不限於步驟形式,亦可以圖中有文,例如解說系統構成的方塊圖(Block Diagram),這主要用以說明系統各部分(概念)的關係,所以除了用文字外,還會應用箭咀或其他圖示,視乎你如何去強調重點。方塊圖可視作一種圖像化分析方法,例如 Mind map(心智圖),又如以前電視雜誌或某些小說中的人物關係圖,有些中文教師利用方塊圖來輔助解釋課文。在電腦業界中,運用圖解的機會極多,專門技術文章(White Paper)會用到,技術發布會上使用的 PowerPoint 簡報,往往大量使用圖解說明。
除了方塊圖外,列表亦可變成統計圖表。有些編輯偏好圖表,認為較形象化,但有時要看情況而定。關於圖與表的運用有著不少地方注意,在此不詳論。此外,一個圖也可以達到一系列 Step by Step 步驟的功能,即是流程圖(Flowchart)。這種圖通常要作者自己繪製(或修改別人的圖解)。有能力自製方塊圖(不是抄襲),表明作者對於他想說明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見到圖解,我通常會對文章內容有較大信心,知道作者不會完全照搬或硬譯別人的文字。
逐點說明(Point form):這是許多學生寫筆記(Notes)的方式,在理論上比較貼近讀者處理資料的思維,會是較容易為讀者接受的寫作方式。既然用得 Point form ,那就表明作者對於其所解說的內容有著結構性的認識。
有些人不喜用 Point Form,覺得不似寫文章,因為文章需要有起承轉合,而 Point Form 將段落之間關係弱化,甚至可以不必理會上段與下段的關係,所以寫 Point 比較適合不注重文筆的人。若果文章結構好,很容易變成 Point Form 形式。使用 Point Form 並不代表重點之間無承接無關連。我覺得 Point form 只在思考和寫作習慣而已。
過去外國電腦雜誌常會出現如像「100 種電腦技巧」、「1000 種秘技絕活」之類題目的文章,在文章結構上,可視為 Point Form 的變種或衍生物。有一種寫法是將數十篇短文組合成長篇文章,這方便多人合寫,好處是集各家之長,提高工作效率。這種大堆頭的文章對於讀者有一定吸引力,認為總會有幾個合用的方法或技巧可以學到。這類文章中編輯起著主導角度,如不作出適當的協調,往往出現前後矛盾、語意重複等問題。另外比重控制亦重要,為避免篇章不均的問題,在寫之前應該要作出合理分工,統一文章寫法,並提供精確的寫作指示給寫手。要明白,寫手一般只顧自己所寫的部分,較不會考慮全局安排(Full Picture)。

以上談及表意工具,包括圖、表、重點陳述,並不同於一般人認為寫作只是純粹文字創作的觀念。對編輯來說,文字只是一種工具,如無法完整表達我的意思,那就要動用各種輔助表意的方式,來讓讀者了解文章所要說明的概念和思想。這是基於以讀者為中心的觀點,寫手、編輯、排版、美術設計等人員所作出的努力不只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最終目的是為讀者服務,用商業的術語來說,即是「以客為本」。持著這種心態工作,才有條件成為專業。

概括了電腦文章常見的寫作方式,無非想說明寫作是表達技巧的一種,結合圖像列表等形式,大大增加文章的可讀性。這些技巧不單只可以用來寫電腦技術,亦可以用來寫美容化妝,應用於不同的知識範疇。這表明寫作有其通用性,而說明文之所以稱得上好,很大程度上在乎於作者組織及表達資料的能力。
作為一個寫手,我曾問自己這個問題:「真的可以想寫甚麼就能寫甚麼嗎?」我覺得任何人都可以,即如所有人都能拿起畫筆繪畫一樣,其間不同之處在於寫出來的水準和程度。好的寫手即使寫自己不熟悉的知識範疇,最起碼能有完整文章結構,讀者會看得懂,覺得言之有物,但其中並不一定有獨到見解。(見解在於你對知識有多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也在於你的思維角度和動機。)
寫手心裡應該有這樣一個概念:寫作不在於自己能寫甚麼,而在於讀者想看甚麼。我寫別人想要看的東西,而不是讓別人看到我想表達的東西。這是很功利的想法,但也很現實。要明白,讀者只願花錢在對他有意義的事情上,對於不感興趣的東西,可以不屑一顧。(每逢談到這個觀點,我都會納悶,在這個意義上寫手跟玩雜耍的藝人又有甚麼分別?)
站在讀者立場,每篇電腦文章都是陌生的知識領域,對於一個名詞一項技術,心中必有疑問。寫手從眾人常有的疑問入手,搜尋資料並作出解答,即使不能提供完美答案,至少可引起讀者的求知慾。這是寫非自己專長的說明文章的一個切入點。
從另一角度看,寫作是學習過程的總結,作者將自己習得的知識表述出來,其文章總有可觀性。然而,如果作者是高明的學習者,他學會之後掌握正確知識,可能會寫出如像說明書一樣生硬無味的文章。因為他錯過了一般人在學習上常犯的錯誤和謬見,沒有提供針對性的糾正和解說,令其文章少了共鳴感和同理心,即是說,缺少學習過程所衍生的經驗之談,雖然做到「達意」的功能,卻少了「傳情」的魅力(說服力),這會令文章減色。
我之所以強調寫作與學習的關係,並不單純為了建議一種寫法,而是有其實際需要。電腦科技發展得太快,如沒有很強的求知慾和學習能力,很快會跟不上。以前跟朋友談論寫作的難處,其中最大窘境便是寫無可寫,就算是大學電腦科學系剛畢業的年青後進,所習得的知識寫了一年半載就會江郎才盡(某個專業領域的發燒友可能堅持久一點),如不玩電腦不留意新產品新科技(從實踐中學習),不看書不上網搜尋資料(從閱讀中學習),不與人討論電腦科技相關話題(向別人學習),根本無以為繼,最終只有轉職一途(現時傳媒亦不是很有前途的行業,加上電腦雜誌行頭愈來愈窄,若無法轉寫其他類型文稿,出路不敢樂觀)。對於許多寫手來說,寫作的實力不只在於學習,更在於情報搜集。我覺得理解力與消息靈通,最好是兩者兼而有之,若果為求「即食」,我覺得後者較容易上手,後者要花功夫浸淫。在這個時代,始終是消息報導往往優先於分析文章,不過後者比前者更具份量更有深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