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6

冥王星的降格:修正約定俗成觀念

冥王星從太陽系行星除名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在捷克舉行26屆天文會議上進行決議,可說是科學界大事,亦起引社會各界的關注,尤其是教育界方面,因為冥王星不再視為行星的話,所有教科書都要改寫,影響下一代對於太陽系的認識。這次決議與其說是為行星定下清晰標準,不如是說修正約定俗成的觀念。
冥王星是否一個行星,自有科學家進行學術討論,不過有些科學家卻為這次決議感到尷尬,原因是參與IAU會議的天文學家來自75個國家共2500人,但只有300人參與決議,其代表性令人質疑。有關報導沒有講述投票方式,表決會否像美國總統競選那樣採用「選舉人」制度?如是的話,為何不簡述一下決議方式?或許這不是大眾不關心的事,或以為IAU有足夠公信力,而不必理會決議的合法性。據悉,IAU共由9040專業天文學家組成,參與這次會議的不足一半之數,故人建議採用電子投票方式再次作出決議,無如何結果如何,相信更具認受性,亦不致令某些天文學家覺被「屈」的感覺。
科學界一向主張獨立思考,反覆驗證,而不盲信權威。認不認冥王星為行星,在某程度上是觀點與角度,要達至共識需要時間蘊釀。據我理解,科學家向大眾提出科學新發現,通常不會倉卒行事,有不少科學發現反複驗證才公布結果,免得被人推翻而淪為笑柄。這不僅因為科學家挻愛面子,亦怕科學權威掃地,影響社會形象。
科學界這場高調的決議似是一場秀,除了提出成為行星的資格之外,更多是為了「政治正確」起見,以便日後宣布太陽系新行星時減少爭議性。(要知道,發現新行星是何等光采的事,值得史策留名。)
作為行星的冥王星是有其文化意義的,已形成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故此推翻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勢必引起反對聲音。不過有些人認為這只是名份問題,並舉離婚為喻,「雖然法定地位改變,但是人的本質並無改變,只是回復自由身罷了(The legal status has changed but the person really hasn't. It's just single again.)」(引自此網頁)。
一談到「名份」這東西,便不再是科學領域的事,而是政治權力,甚至是資源分配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名」的確可以改變「實」,常言道:「一個大話講上千百篇便成真話。」我想冥王星的降格會是這碼子的事。
談到文化意義,自然會提出與天文學有密切關係的占星術。西方占星術在發現冥王星之不久,便成為星宮圖中重要星體之一。有記者於是訪問占星家冥王星被降格,會否對占星術造成影響。記者問的是一個寫暢銷占星書籍的英國占星家Russell Grant,他的回答得很妙。首先,他說:「冥王星被降格是相當有趣的事,而它在神話意義上是不會被降格的。」又表示會繼續在星宮圖中應用冥王星。言下之意,根本無關痛癢。天文學與占星術一早已分家,兩者可以是獨立的。
有些題外話要說,Russell Grant的言論反映某些西方占星家(尤其面向大眾的),對於星體的描述和認知是停留在神話學層面的。有趣的是,近年發現的太陽星體Xena(2003 UB313),有望成為被列為行星,而Xena這個名字取自美國電視劇虛構的神話人物。如果單憑一個名字來決定星體的占星特性,未免本末倒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