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7

「死亡筆記」背後的超人思想

電影「死亡筆記」在香港上畫了兩個星期,今天才有空看。由下午2時20分看到4時半離場,足有2小時,難怪戲票比一般電影的,售價50元。此片給我的感覺有點像電視電影,很有追看性,片尾有續集的預告,使我想起過去的港產片也是這樣的(例如周星馳電影「西遊記之仙履奇緣」)。與其他日本片不同,此片出奇地多外語及外國人出現,比如死亡筆記的說法文字是英文,稍後介入調查奇拿案的FBI人員泰半是白人;在校園一幕中,夜神月翻看的是本非日文書,封面應該是德國19世紀哲學家尼采(初時我不太肯定,後來看過有網友Blog文提及,故比較有信心)。 關於此片的評論不想多說,只想藉此談一下尼采。

尼采最為人熟悉的是聲稱「上帝已死」,以及提出「超人哲學(或超人理論)」。尼采的思想受叔本華影響很深,發揚其意志論的觀點,賦與積極意義,肯定人是自由的,顛覆基督教的道德觀念。在追求人生意義(理想)的過程中,人類不斷超越自我。
「死亡筆記」主角夜神月閱讀尼采的著作,可算是解說了為何他如此冷酷無情,殺人竟當作家常便飯,毫無惻隱之心。尼采思想對於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納粹,起著重要作用;尼采甚至被稱為「納粹哲學家」。
前文提及尼采之所以出名,是宣稱「上帝已死」的名言,在歐洲是開創先河的,但又是否合中國人口胃?尼采講的是無神論,應該在中國有市場,因為中國人的宗教意識並不強烈。不過,中國人有其思想包袱,儒家佛教思想,千百年來統治中國人心,追求的是平穩的社會和諧的人際關係,對於尼采這種「剛愎自任」的主張,一般人不容易接受,就算接受也不容易實行,或許革命者會對尼采思想有興趣。據悉,在上世紀中國社會動蕩,中國知識份子吸收西方哲學思想,康德、尼采、叔本華等非理性主義曾引起思潮;經過文革洗禮,舊制度舊事物破壞無遺,感到迷茫的知識份子尋求安身立命的依據,亦嘗向西方思想家取經,其中尼采思想引起人反思
由於受時代背景的關係,尼采的超人追求的超越(Overcoming)是不僅在於靈魂,亦在於肉體,是靈與慾綜合的自我提升,主要為求掙脫基督教對人心的拑制。當擁有了絕對自由後,人應如何自處?由此激發起人們思考自身的存在意義和價值,這是存在主義探討的人生問題之一,故此在哲學教本中會指出尼采啟導了其後世的存在主義思潮。
我認為尼采的超人哲學是強者的道德,並不適用於普通人。從某程度上看,可以說是為自己的行為找個理由,去駕御操控世界。然而,在未征服全世界之前,宜先要懂得克制自己,否則最終會失掉存在意義,或者發瘋,不容於世俗。或許絕對自由是人類無法承受的,所以尼采的一生充滿孤獨與痛苦。

附註:基於個人性情,我個人對非理性主義興趣不大(藝術析賞除外),在哲學上我偏好知識論方面。近年有人跟我談及尼采、叔本華、康德、黑格爾等人,就似是上了哲學課程一樣,因此多看了有關這些哲學家的資料,無疑增長我的哲學知識。之前我只看過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解說,其後多看一點他的權力意志的觀點,但覺得叔本華的東西多看無益,容易令人變得消極,而尼采反其道而行,提倡積極的「酒神」狂歡精神去伸展意志,看來滿是生命力。無論如何,這些非理性主義者的著作,好應該批判式閱讀,不應無條件接受,否則思想容易鑽入死胡同。

沒有留言: